
值得庆幸的是15米的波段发挥一直是稳定,传播开通的时间和质量都让人满意,BG7SRM作为主力OP在15米进行了长时间的工作,使得QSO分数和系数极大的奠定了成绩的基础。从数据统计来看,第一天从早上八点开通到下午五点,第二天从早上七点开通到下午六点,甚至最后我还补了一部分15米的分数。从最后我仅有的15个QSO来看,15米的传播质量很不错,我补的QSO大部分都是北美的台;15米的稳定发挥职能说是在丢到10米和20米阵地之后一个值得庆幸的消息。

从设备和电磁环境而言,这次选用了K3+590SG的组合进行比赛,并没有用WPX时候使用的6400,主要原因是本次人数较多,而新式SDR电台需要一定的习惯,因此为了保证稳定发挥选择了经典的K3+590SG组合,从实际体验来看,大家都很舒服很稳定,而稳定则是一个比赛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K3和590SG的使用体验在以前的总结中已经写出了,整体感觉K3的声音更悦耳一些,更容易分别出堆叠在一起的信号之间的不同,信号与信号之间比较“硬朗”的感觉,所谓的“点划分明”;;590SG可以说是平民CW神机了,体验感和K3处于同一层次,两台电台优秀的滤波器在低波段耳聋的比赛中可以说是对耳朵极大的缓解。

电磁环境只能说是又更加恶化了,即使已经处于城郊,但是依然躲不过诸多的加工厂、路灯、充电器的强大干扰,在40米波段可以明显听出在7050附近的充电器扎堆干扰,在7020的底噪比7050低了3个S的程度;因此白天高波段开通时去高波段进行比赛,就感觉和潜在水里终于能上岸透气一样,让耳朵享受了难得的舒服,但是在10米的底噪也依然有S3的程度,不可谓不惨。巨大的底噪带来的劣势就是弱信号难以分辨、微弱信号的彻底丢失、堆叠的更难抄收,这些都对系数台、高分台的通联有更高的挑战;明明SPOT上面显示北美或者欧洲已经+40db的强度,切换过去一听,毛线都没有,这种情况在比赛中出现了无数次。

由于大家都要搬砖,因此OP都呈现出周六充足、周日乏力的情况,这也是大部分台的现状,正好我周六有事情,周日和周一和老板请了假,因此能愉快的打完后半段的情况,但是周日下午开始到周一上午结束的18小时,仅剩3个人,实在是难熬的时光;周日晚上到周一凌晨的时间段不仅身体会有困意,同时可通台稀少也是一个巨大的诱因。日后可以根据OP的具体去情况进行作息调整和分配,确保周日的最难熬的时段OP有充足的精力应付,甚至放弃1-2小时的时光(从实际QSO数量来看,大概损失20 QSO/H)来确保OP的充足睡眠,在最后凌晨4点之后有充足的精力应付最后的一段传播开启时间。